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

20170819 從「太陽房子」到「能源正房子」

或許因為跟工頭聊過「建築物節能」太多次,又跟工頭一起去德國參觀《太陽房子》裡提到的那幾間房子,恬野書裝潢時又是委託汗得學社幫忙找廠商、安裝複層Low-e玻璃,8/19貓頭鷹店長一早起來心情很好,到了店裡也不疾不徐,接近講座開始的一點多,反倒是水獺代班店長焦慮貓頭鷹還在跟客人聊天不趕快變換成「講座模式」。

通常活動期間,店長仍然背值星,總是忙進忙出,這天難得店長難得幾乎聽了全程,還有很完整的筆記,雖然自以為很瞭解了,當天還是學了很多新東西,工頭真是超級講師啊!本日業績創新高!

以下是店長拉拉雜雜的筆記:
在房子裡面過活,必會消耗能源,住節能的房子,是和自然和解的手段、是為了「安居」
1-3月:老病者死亡率最高(冬天氣溫十幾度,人體30幾度,人體不斷與空氣、柱子、牆壁熱對流)

815全台大停電,看出台灣800-1000萬棟建築物,皆不具「未來性」,未來可能會沒電,台灣能源99%依賴進口

2021年全歐盟通用標準的房子能源消耗是台灣建築物能源消耗的1/20

- 是一本書,也是一間房子,2006年用德國的標準蓋在台北市青年公園
- 全台灣第一個「正能源」房子:被動式節能少消耗一點能源;主動發一點電
- 太陽房子採用鋼筋水泥:在地最普遍的建構法,追求舒服合理的房子
- 夏天室內不超過30度
- 牆壁(外)隔熱26公分:木質纖維板
- 屋頂隔熱10公分

熱的來源:輻射、傳導、對流
冷氣:把熱氣排出去

窗戶:
- 氣密窗不等於節能窗
想想從木窗—> 鋁門窗的年代
鋁窗(傳導快)+雙層玻璃窗效果只有歐盟標準的雙層玻璃窗1/3-1/4 —> 窗戶、斷熱要一起做
從窗戶出去的能源大於從牆壁出去的能源
隔熱氣密窗兩層玻璃間,夾的是惰性氣體,為了是保護low-e coating
厚度約:4mm(玻璃)+ 12mm(惰性氣體)+ 4mm(玻璃)共20mm,2公分(還視個別狀況而定)

屋殼的隔熱
- 貼膜沒有用(想想汽車窗戶貼膜之後就可以不開冷氣了嗎?),加上隔熱層等於幫房子穿上衣服,現在台灣的房子絕大多數沒穿衣服
- 德國的標準是 熱延遲 10-15小時
- 目前台灣市面上可用的隔熱材:發泡玻璃、蛭石

濕度計
氣密:維持溼度,健康的台灣溼度55-60%;德國45-55%
若能保持溼度65-70%,即使室溫30度吹風就很舒服

每個人只需要管好兩坪(四塊榻榻米)大小的屋頂就可以生產夠自己用的電
德國人現在平均每人每年太陽能發電500/千瓦

房子是個產業:展覽、貸款、政策誘因、房地產、營建—> 開學校

對流:全熱交換器,法規:兩個小時室內空氣全部換氣一輪,室內室外溫度中和,兩個風扇在跑
換完就可以關起來,不需要一直開著

頭腦、心、手:聽完本日講座,找個能著力的地方,動「手」做

再次感謝贊助單位:夢想一家協會

與其他共同主辦單位: 友善書業合作社、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協力公益夥伴:GOMAJI、Yahoo、 KKBOX、 愛情公寓、 遊戲橘子、OB巖選、瘋狂賣客
媒體夥伴:獨立評論@天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